​​每天都有新的商圈客户找我们,虽然都被称为「商圈客户」,他们的业态和模式也不尽相同。由于水滴智店是一个业务抽象和diy程度都较高的系统,我们目前已经支持了本地生活平台、行业联盟、云展会、数字园区等各种门店群模式

商圈运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,客户除了对商圈系统好奇之外,不少都会谈及商圈运营的话题。

比如:

  • 我们已经谈了30个商家,但是没有流量,如何冷启动?

  • 我们是一个景区,流量很多,但是游客来了又走,怎么转化?

  • 想把购物中心的商家入驻线上,我们需要一套利润模型设计,怎样才能不跟原有的线下利益框架产生冲突……

  • 商家不放心资金在平台方,分账问题怎么解决?做大了会有二清风险吗?

其中也不乏单纯看好商圈私域模式,但缺乏招商能力的个人客户。

运营商圈不是一件轻的事情,甚至比较重。除了基本的招商能力之外,你至少还得具备不错的运营能力,以及可整合的供应链资源。

不得不说,流量对一个商圈的冷启动至关重要。商业地产、社区园区拥着大量的人流量,这是天然的优势。

今年3月,一个区域大学城的打样项目,仅一周时间就突破了1千个种子用户。这是一个私立的学校,校园内部商业氛围浓厚,是个天然的商圈。

实体商圈把人的关系沉淀到私域,不断激活、转化、裂变,就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,重资产插上翅膀,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「引流 > 激活 > 留存 > 转化 > 裂变」,我们发现商圈的私域增长模型,也遵循着AARRR海盗增长模型规律。

但商圈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,私域增长的每个环节,都有其独特的运营策略和方法论。

在与百来个商圈运营者深度交流之后,我们将一些共识加以沉淀,最终总结为5B法则。

商圈运营的5B法则

什么是5B法则?

简单来说,它代表了商圈从引流起势、用户留存到商业变现过程中的5个关键性步骤。

我们用Bait、Bind、Buy、Benefit、Bigger来概括5B法则。

商圈AARRR模型:5B法则

商圈AARRR模型:5B法则

不同的客户,运营成熟度也不同,但面对的问题始终逃不出这些阶段。商圈运营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,遵循商圈私域增长模型的规律,可以让运营者更好地把握项目推进的节奏,以及抓住当下工作的重点。

出牌顺序不同,项目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。

Bait:鱼饵引流

万事开头难,商圈流量是否起势几乎决定了项目成功的一半。

商圈流量核心牵涉2个问题:

  • 流量从哪里来?

  • 流量存哪里去?

在公众号时代出现过一个特别的名词 — 城市公众号电商。公众号、微信群成为本地生活粉丝的私域载体,然而随着同城自媒体数量的增加,美团等巨头的加入,竞争已经白热化,同质化的爆品在丧失竞争力。

城市公众号电商不止步?线下运营成突破口

我们看到的是,很多已起势的同城自媒体,在纷纷向线下商圈策略转移。这个过程中,公众号、微信群依旧是最佳的私域载体。

因此,通过设计鱼饵,引流粉丝到微信群、公众号依旧是商圈项目初始运营的重点。只是与单纯的线上内容引流之外,线下商圈提供了更多的线下触点,连接线下触点,成为商圈引流最关键的渠道。

在《门店数字化:异业联盟》中,介绍了一种联结商家开展大礼包的活动,这是一个典型的爆品引流模式,可以在短时间快速积累目标粉丝。不同商圈的定位,可以设计出很多不同的爆品鱼饵。

鱼饵本质上是一种引流产品,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它来引流,而并不是赚钱。

对地产类客户来说,将停车、门禁与商圈小程序结合是一种更加高阶的玩法。因为本质上它不仅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引流场景,更可以形成流量护城河,做到真正的高级私域。

而在门禁硬件的打通场景中,采用主扫还是被扫等细节,也直接关系到了模式的可行性。关于这些问题,以及如何设计鱼饵引流这整套体系,可以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介绍。

Bind:捆绑权益

即使你获取了流量,但是粉丝没有粘性,那么也依旧很难成功。

当然,今天我们看到几个爆品分销平台,通过大量的爆品供应链,足够多的分销员,可以不断触达用户,取得了十分可观的GMV。但本质上这是一个hard模式,需要足够强的供应链势能,才能够驱动。

对一个小型的本地商圈或垂直行业联盟来说,每个目标粉丝都十分珍贵。通过捆绑平台权益关系,建立用户的VIP消费身份,是很多商圈类项目引流之后的第二步。至于权益体系是成长型、消费型,还是储值型都需要根据商圈定位来设计。

那么,如何转化新粉丝的会员关系呢?

典型的场景,你可以在一个产品中设计十分显眼的VIP优惠价和升级入口。甚至假使你的产品吸引力足够强,我们可以将引流产品的用户购买路径中,将会员开卡或用户储值设计成一个前置必选项。

商圈平台的项目,由于供应链的多样性,更容易打造一个不断延伸的用户权益体系。一个足够丰满的会员权益体系,可能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引流转化产品。